LomoLily的假文青世界

#影評 #小丑雙重瘋狂 #微雷(雷的範圍很廣)

看電影前我通常自以為是的不會看影評
畢竟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與感覺
但《小丑:雙重瘋狂》的影評還是席捲了我的社交平台
就算不刻意去看
眼角餘光還是八卦性的撇到了幾個關鍵字

難看
很爛
一直唱歌

但我還是想看

我不是很喜歡下雨天,特別是下雨天要出門
但只要穿上雨鞋
基本上我的心情會好一大半
雨傘也像是一種社交保護罩
可以隔絕我身體與心理上孤僻的人格與他人之間的距離

我不是第一次一個人看電影
但在雨夜莫名包場整過電影院的經驗卻還是第一次
誠品電影院正中央的座椅像是溫暖的大貓咪一樣容納著我
不得不說誠品電影院的椅子真好坐
但我還是有點侷促不安
想著,真的只有我一個人來看《小丑》嗎?
聽到電影院四個逃生出口傳來一點點聲音,還是會不自覺的轉頭張望
居然在這個時候期望有其他人進來影廳
看來我還不夠孤僻

電影開始到結束
的確就是一直唱

但我不覺得難看
只覺得難過與害怕

我明白的
我們覺得這部電影難看
是因為我們只想看小丑成魔的過程
英雄與梟雄的創傷是一種光榮的傷疤
但弱者的傷疤就只是個爛瘡
流膿發臭的那種
沒有人在乎

就像所有人崇拜的都是畫了妝開槍的Joker,而不是孤單寂寞的Arthur
Joker是Arthur的第二個人格嗎?
還是就像我們一樣
不用擁有多重人格
也會在不同場合出現另外一個面貌
或是用衣裝鎧甲自己
呈現崇強社會喜愛的那種自信風貌?

小丑跟蝙蝠俠在漫畫史上有其地位
人們對於這兩個角色也難免有既定印象

菲尼克斯第一集的《小丑》著重描寫小丑瘋魔前如何被母親、社會與環境逼瘋
人們帶著一絲憐憫
卻又像是出氣一般的,暗暗讚許著電影中的Arthur終於開始反抗這個不公不義的世界
而希斯萊傑的小丑則是一種典型的瘋狂邪媚角色
在電影不設限的世界觀中大肆破壞著一切秩序
或許這兩個小丑都還是滿足了我們想要推翻秩序倫理的黑暗面
所以我們暗自竊喜

但菲尼克斯的小丑
本質上是孤單痛苦的
本質上還是那個不被他人多看一眼
無法也不知道該怎麼樣與他人建立正確良好關係的Arthur

《小丑:雙重瘋狂》就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不管小丑跟「莉」(角色原型是小丑女哈莉奎茵)唱了多少首歌
在幻想的舞台上蹦蹦跳跳
都只更加深我們意識到
Arthur仍然是那個渴望以喜劇演員被關注的社會邊緣人
他的願望甚至也只是渴望以Arthr的身份被他人喜愛

但沒有人愛他



看電影前幾天,倒是聽完了周慕姿老師兩集談論《小丑》第一集電影的podcast
感受大致是相同的
只是老師可以更準確地運用心理學闡述發生在Arthur身上的悲劇

電影第二集我也喜歡
只是是那種深感痛苦的喜歡......
看著菲尼克斯骨瘦如柴又帶點駝背畸形的Arthur身軀
我不免害怕著
能夠過著「正常」生活的我們
其實就只是「幸運」而已

就只是幸運

或許這部電影就只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大部分的幸運之人的反諷而已吧
我們想要的與Arthur沒有不同
我們也許只是想要幸福快樂的生活
能夠活在屬於自己的舞台上發光而已
但Arthur卻再也等不到了

3 months ago | [YT]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