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城說事 · Oh Old Hong Kong

我們的香港中秋節
中秋人月兩團圓,華人社會一般都會安排一家人在這個佳節聚餐,吃月餅、水果等應節食品再閒話家常。當然,小朋友最期待的玩燈籠亦是必備節目之一。一家人會於中秋前夕迎接滿月,在正日賞月,並於翌日送走月亮,故迎月、賞月和追月之稱。紙製的、奶粉罐製的、碌柚製的「非常好玩燈籠」中秋賞月,不少父母都會帶上子女都公園或燈會「玩燈籠」,也是小朋友每年一度「出夜街」的寶貴機會所謂「玩燈籠」,顯擺為主、玩為次,所以能夠擁有一個特別美的燈籠,是不少小朋友時的美好回億。

從前香港社會物質不發達,燈籠多以竹篾紙張製作。50年代時期,紙燈籠一度十分盛行。當時香港的紙紮業發達,紙製特色燈籠也成為了小朋友中秋節最盼望收到的禮物。當年香港經濟仍未起飛,一個紙燈籠對一般家庭也是很奢侈的事,所以小朋友會格外珍惜。因此孩子有更多機會從小便學習利用不用物料製作及裝飾紙燈籠,包括紙製的和「升級版」的鐵罐燈籠。雖然手藝各有不同,但自己造(更多是父母造)的燈籠世界唯一也裝滿童心童趣。相比現時不少大規模生產的電子燈籠,雖然款式多樣,以及有些可以播放音樂,就是欠缺了自家手作的味道。

筆者還記得很小的時候擁有了第一個燈籠,是傳統紙製的白兔燈籠,燃點蠟燭後放到地上打算拖著玩,怎料一陣風吹過,白兔變火兔,全程不過三分鐘,是一個十分火光亮亮的回憶自此刻進心裡。因此「惹火」經歷,筆者再與任何紙燈籠無緣,家人反而手把手去教筆者「雕刻」獨一無二的碌柚燈籠,一個不易燃、自家手作、也香氣縈繞的環保燈籠。素的、茶的、傳統的、冰皮的、饞得心滿意足的「港式月餅」
眾所周知,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就是月餅。因為圓形糕餅代表滿月,象徵團圓及和諧。中秋因而有祭月(拜月)的傳統,所以月餅本來只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家中主婦在祭月時切開月餅,切的時候也要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包括在家的及在外地的,以示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

香港沒有愧對「美食天堂」的美譽,多年來不少食客都驚訝香港出品的月餅種類沒有最多,只有更多,多得令人眼花撩亂。每逢中秋,不少人家中也堆起了一個「月餅山」。傳統月餅餡料有蓮蓉和鹹蛋黃、五仁等,近年又有XO醬、茶味、奶皇、咖啡、松露和麻糬等口味的月餅。冰皮月餅的出現更巔覆了整個月餅市場,隨後又出現雪糕月餅,榴槤月餅等新奇口味。香港的月餅,通常在每年端午節翌日已作推廣,月餅控面對琳琅滿目的月餅也只好先「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嚥。」(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
最緊要有假之「中秋節翌日」

香港中秋節的成為官方假期的規定要追溯到1962年,當時港英政府根據《國際勞工公約》來制定勞工假期,當時制定的就是中秋節當天。但後政府考慮到中秋節的節慶活動如團圓聚餐、賞月、中秋節晚會及彩燈會等,大多是在中秋節當日的晚間進行,如在翌日放假,這些節慶活動便可更晚結束,市面在晚上可以更加繽紛,所以政府便於1968年9月起將中秋假期定於中秋節翌日。至時今日,中秋節翌日既為欲公眾假期,也是法定勞工假期,即僱員如需在當日上班,可獲補假。雖然中秋節當天不是假日,但是除了必須維持的公共服務、餐飲及零售業外,大部分企業在當日下午都會安排員工提早下班(一般為下三時或四時),學校也不會編排傍晚的課堂及活動,方便員工及學生提早回家與家人和朋友歡度節日。
重視中秋到「將中秋印在鈔票上」
中秋節在香港人心中有重要的份量,這重視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2011年滙豐銀行以香港節慶為主題設計鈔票,其中20元就是以中秋節為主題,印上小孩賞月玩花燈的情景。
中秋小遊戲 -「猜燈謎」

中秋節的還有另一傳統就是猜燈謎。人們會在燈籠上綁上寫有謎語、並包含吉祥好運寓意的紙條,供他人猜猜謎底。

古有詩人對月吟詩,今有小編誠邀閣下猜燈謎。
文末之際,也邀大家猜猜燈謎(沒獎品的,答案一星期後揭曉)
謎語:一彎月照枝頭亮,兩顆星懸天下明 (猜一字)
#香港 #中秋 #食月餅 #嫦娥 #月餅 #月亮 #八月十五


參考資料:

www.discoverhongkong.com/....../mid-autumn......
www.hkchronicles.org.hk/....../%E4%B8%AD%E7%A7....….
www.businessgo.hsbc.com/....../mid-autumn......
www.givegift.com.hk/maf-mid-autumn-festival......
www.thinkhk.com/article/2019-09/13/29693.html
zh.wikipedia.org/zh-hk/%E4%B8%AD%E7%A7%8B%E8%8A%82
www.discoverhongkong.com/....../mid-autumn......

1 year ago (edited) | [YT]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