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紀家🏠大院還是電視劇的喬家大院,這些深深庭院必然承載許多鮮為人知的家庭往事。
末學向來對懷古人文事跡略感興趣,更多的是想了解當年前輩下南洋那種悲歡離合,孤身只影闖盪異域的精彩故事。
可惜太多太多這類的故事老早就湮沒在塵土裡頭,少人詳細記錄當時的情況,當年離鄉背井,顛沛流離祖輩們的足跡🐾,他們來到大馬這個陌生的國土時,他們是如何找到一日三餐的落腳點,現代的年輕人可能對這些阿公阿嬤的過去心路歷程意興闌珊,如果未來的華人子孫皆是如此,那日後忘本棄根的華裔不肖子孫必大🈶人在。
為此,記錄家史應該是我們這一代人必需做的事,至少若干年後,前浪散盡,撲上來的後浪才珍惜前人辛苦栽種的樹,後人乘涼之際才會心存感激啊!
要不然,年輕的一代一旦飛黃騰達後,對前人栽樹的事蹟嗤之以鼻,甚至還認為前人為何那麼艱辛刻苦幹嘛,不種可以嗎?現代年輕人的心態也許是如此,可是他們未曾想過,沒有前人的前仆,後來的人咋樣繼承呢?
前仆後繼是歷史的進程,而薪火傳承更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但,如今的亂世,看到太多痛心疾首的言語,有太多莫名其妙反華仇中的言論在華裔圈子散播,這些人認為他們的祖先跟中國無關,甚至他們流淌的血液再也祖先毫無關係,也許他們認為血濃於水的臍帶老早已切斷,他們這一生榮華富貴是他們自己努力奮鬥的結果,跟祖輩沒有丁點的關聯,所以喝過太多的洋水,祖輩的茶水再不想品嚐一口了!
持這樣論調的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華人多🉐不勝枚舉,他們帶著高學歷,高職位的優越感鄙視祖輩落魄的低人一等地位,所以崇洋媚外溢於言表,還沾沾自喜以發表貶華辱中為樂,看了太多太多這樣的評論,感到痛心疾首,對言論自由頗感無可奈何。
曾經一位在台灣攻讀歷史系的博士對末學針對台灣歷史定位有一點不同。
她竟然勸誡末學好好回去多研究中國歷史,根據她的論述,台灣老早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甚至在明朝之前就是如此。
末學深知無法跟具有張飛打岳飛歷史觀的人針鋒相對,所以一笑置之類似這樣的人太多,所以末學皆選擇不回應,這是無奈之舉,真的不想吵架。
話扯遠了!針對紀家大院,末學倒是有個小小願望,希望有一天,末學也在經濟許可之下,落實自己的鄭家🏠大院,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寶貴傳承的遺產。